常言道:“三千煩惱絲”形容憂愁多。對現代人來說,發量多已成為了一種“奢侈”,取而代之的是逐漸升高的髮際線。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,我國約有2.5億人飽受脫髮困擾。其中30歲前脫髮者的比例高達了84%,較上一代的脫髮年齡提前了大約20年。 雖然髮際線在人的一生中會有微弱的變化,但其高度也有着“健康底線”。如果用我們人的手測量的話,正常髮際線的高度為眉上距離的4指寬,一些天生額頭比較大的人大約為5指寬的程度。 如果在這個基礎上寬度不斷增加,則可能預示着是雄激素脫髮的表現。但脫髮也不能一概而論,因為脫髮也是分很多種類型的: 01 無休止脫髮 休止期脫髮主要受到營養、疾病等因素影響,表現為一段時間內,頭髮大把地脫落,之後不再生長。 這類脫髮中掉的頭髮粗細正常,掉的發量變化不大。只要是影響因素消失,再通過飲食等手段,頭髮就能再生。 比如:產後脫髮、考試前後脫髮、節食減肥後脫髮,或患上甲減、甲亢等疾病後脫髮都屬於此類。 02 脂溢性脫髮 也就是常見的“地中海”脫髮,對個人形象影響很大。 脂溢性脫髮主要與遺傳、雄激素分泌、皮脂溢出有關。其特點是進展緩慢,脫髮量不多,脫落的髮絲細軟,或者剛長出來就掉了。 03 斑禿 斑禿的發病率不高,但病情可輕可重。斑禿是自身免疫系統針對頭髮發起的“進攻”,可能使頭髮全部掉光。 拔毛癖、紅斑狼瘡、頭癬、神經系統發育異常、少毛症和無毛症等都可導致脫髮,但較為少見。 3種情況可能是脫髮前兆 01 掉發數增加,但粗細正常 這是因為一些因素導致的“一過性脫髮”增加,可能是精神、情緒緊張、營養不良,也可能是甲亢等系統性疾病。 02 細短頭髮多,或頭頂頭髮變薄 掉發數量正常,但發質呈現以上的狀態,大多都是雄激素脫髮。專家表示,雄脫情況下,男性表現為髮際線上移,頭頂毛髮減少,形成地中海禿;女性髮際線變化不大,但頭頂毛髮減少。 03 短時間內頭髮明顯減少 出現斑禿或者脫髮數量明顯增多,這種情況就要給予重視了。常見的斑禿,也可能是一些少見的脫髮性皮膚病,如頭癬等,主要是免疫問題或感染引起的。 若出現上述症狀,應該及早就診,大部分可以得到改善和恢復。 如何拯救髮際線後移 髮際線種植的原理和植髮的原理一樣,都是取後枕部健康的毛囊組織,經精細化操作後按照自然的頭髮生長方向,藝術化地移植於發友前額部位,並且髮際線的形狀都是可選的,在手術前可以和醫生溝通設計適合自己的髮際線。 毛囊存活後便會生長出健康的新發,而且所長出的新發保持原有頭髮的一切生物學特性,不易再次脫落或壞死。植完後不僅能讓顱頂看起來更高,還能使整個面部比例更和諧、輪廓更流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