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很茫然,頭髮挺“禿然”。不知從何時起,生活中的多重壓力不僅會折彎我們的腰,還會帶走我們的頭髮。於是,不少人抱着“既然自己長不出頭髮,我就種上去!”的想法開始尋求毛髮移植技術的幫助。但現實終歸是骨感的,本就頭髮稀少的我們,還要面臨毛囊的“供不應求”。那麼,我們可不可以移植別人的毛髮呢?有沒有其他部位的毛囊可以代替? 能不能移植別人的毛髮? 毛囊雖然很小,但它也是一個完整的器官,存在排斥反應的可能,即使提取父母等親屬的毛囊也是如此。如果要避免這種排斥反應,發友們就需要長期服用抗排斥的藥物,但這樣有些得不償失。因此,不建議做異體移植。 你可以選擇哪些部位的毛囊? 雖然不能“借樹乘涼”,但是還有其他備選方案可供發友們選擇。根據供區優勢理論,植髮手術一般選取後枕部的毛囊。 因為這一部分的頭髮不易脫落,且發量較多,可滿足發友們的植髮需求。若脫髮面積實在很大,後枕部供區的發量又不足,發友們可以選擇鬍鬚部位的毛囊進行移植。 現階段,隨着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,胸毛、會陰部的毛髮也可作為供區。 什麼是一個毛囊單位? 在頭皮里,頭髮不是單根存在的,而是由多根毛囊組成,它們統稱為毛囊單位。從解剖學上講,毛囊單位的完整概念是毛囊皮脂腺單位。 “在一個毛囊單位中,可能含有一個或者2-3個毛囊,每個毛囊內含有一根頭髮。在取發的過程中,一般以毛囊單位提取,再進行移植,這樣術後的效果就比較自然。” 植髮後效果怎麼樣? 對於想植髮的發友們來說,沒有什麼比植髮效果更為重要的了。植髮效果,主要可以從毛囊的存活率以及效果的持久性等方面進行衡量,首先在毛囊的存活率上,目前植髮技術已經非常成熟,基本上只要是有經驗的醫生負責的植髮手術,毛囊的成活率可以達到90%以上。 而在頭髮密度上,如果醫生團隊比較專業,同時供區的毛髮足夠,單次植髮後,可以達到正常密度的80%~90%。例如,普通人的頭髮密度一般是60~70個毛囊每平方厘米,而發友在術後可以達到50~60個毛囊每平方厘米。 “但是對於大面積雄激素性脫髮的患者,由於後枕部毛髮供應不足,無法達到這麼高的密度。一般只能達到30-40個毛囊每平方厘米。” 至於植髮效果的維持時間,還應根據供區頭髮的情況決定。例如,無論哪種類型的脫髮,後枕部安全供區內的頭髮都可以永久生長,因此當後枕部的頭髮移植到禿髮的部位後,仍然可以保持永久生長的特點。 溫馨提示 植髮的效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,發友們除了要選擇正規的醫院、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生外,還需結合自身的情況,如發量和發質等綜合選擇植髮方案。另外,發友們還需做好術後護理,這樣植髮效果才能更佳,毛囊也能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。